华体育(中国·官方网站)最新版-Mobile Platform

新闻资讯

当前位置:首页 > 新闻资讯 > 集团新闻

【“营改增的应对与思考”系列报道十】如何应对“营改增”
发布时间:2016-05-10作者:王宏涛

    当前,国家税改已经进入冲刺阶段,5月1日,即将对最后的四个行业房地产、建筑业、金融及生活服务业推行营改增。营改增是价内税到价外税的转变,也是环环征税到环环抵扣的转变,它消除了增值税与营业税长期并行产生的重复征税问题,是当前大势所趋。因此,我们应以此为契机,主动适应税改,完善公司内部管理体系,近期相关的实施细则已经陆续出台,针对细则结合西南公司自身特点,我个人认为当前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做好应对:

   1、调整招投标计价规则。将所有类目所能够取得的增值税全部单列出来,单独报价。公司应尽快摸清各种不同的工程类型,自身的税负能控制在什么样的水平,对招投标环节是一个重要参考。营改增将是企业经营管理领域的一次大洗牌,其实质就是企业之间内部管理的较量,内部管理越完善,自身税负越低,竞争力越强。

    2、建立供应商数据库。梳理、完善供应商相关涉税信息,优先选择能提供专用发票的优质供应商。通过询价摸底发现,规模越大、内部管理财务核算越规范的供应商,取得增值税专票的成本越低,加价越少。

    3、管好增值税发票的三个环节。即进项发票的取得与认证、销项发票的申请开具、申报环节的准确与及时。

    要尽可能多的取得进项发票,项目层面具备条件的应该把先取得发票后付款作为财务管理的底线,没开发票坚决不付款。对已取得的发票,要及时认证,对认证通不过或者无法认证的发票,要及时退回重开,认证通过的要将发票信息形成台账,定期清理已认证未抵扣的进项,防范长期未向甲方开票导致的进项税过期。

    增值税后,实行当地预交,回机构所在地申报的原则,发票在总公司自开再寄回区域公司项目所在地,管好销项发票的申请,应注意每个项目合同名称,属于新项目还是老项目,适用什么样的税率及预征率等。区域公司应建立一套台账,对下属所有提交申请的项目,按预征率与申报税率的差,要求项目预交足够的销项税金,下月初再根据上月进项票的实际取得与认证情况申报交集团公司后,多余部分再返还给项目部,以此防范资金风险。

    另外,增值税后,每月15日之前集团要以区域公司为单位汇总所有项目申报纳税,因项目众多,所在地分散在全国各地,对申报数据的准确与及时就显得更加重要,不能因个别项目的拖延导致集团申报逾期,也不能因个别项目的疏忽导致集团承担额外的税费。因此,区域公司要提前对各自申报的项目数据把好关。

    4、强化财务核算。对新老项目做好区分,准确核算各新老项目适用的增值税税率。按细则约定,开工日期在4月30日之前的属于老项目,否则按新项目管理。同一个部门承接多个分包项目的,分项目辅助核算,分开核算增值税税款。

    5、管理好固定资产。根据细则,企业购买固定资产取得的进项税额也可以充分抵扣,该规定变相鼓励企业加大固定资产投资。因此,对5月1日之后取得的固定资产,不管是新项目还是老项目,都应该开具增值税专业发票,充分抵扣,并将该固定资产转入区域公司账面纳入固定资产科目统一管理,分期摊销。另外,对于从甲方取得的不动产,确实需要进入公司固定资产的,应过户为公司抬头,不得过户到个人名下,否则该项不动产取得的进项税无法抵扣。

     6、分供方合同管理。前期分供方的合同只有一少部分是以集团公司名义签订的,5.1日营改增之后,因增值税抵扣需三流合一(合同流、发票流、资金流需一致),新开工项目大量的合同只能以集团公司名义签订,并且原则上不允许出现委托付款。因此对新项目而言,区域公司需要关注新项目所有的分供合同签订情况与发票付款情况,防范项目长期拖欠部分分供方工程款给公司造成的诉讼风险。

   另外,根据细则,建筑劳务及分包增值税发票都将在备注栏注明合同名称及发生地,材料这块因不好界定没有该要求。因此,建议新老项目大宗材料由区域公司统一谈判集中采购,在合理的范围内寻求利益最大化。

    7、加强税务管理,建立沟通机制。集团、区域公司、项目部都应设置专人负责内部增值税各项工作的对接,当前税改实施过程中可能面临各种还未涉及到的新问题,基层税务在业务处理上可能要求也各不一样。因此,完善的沟通机制,便于迅速与集团总部沟通,尽快将问题解决。

    建立发票交接清单。当前增值税进项票的认证(部分网上认证没有的)与发票的开具都只能在集团进行,中间涉及项目与区域公司,区域公司与集团两个交接环节,建立发票交接清单,防范因个人疏忽导致的税票丢失责任界定不清,这就显得尤为必要。

    另外,每月项目与区域公司、区域公司与集团都应对账,确保增值税手手清。营改增后,每个项目部当月实际承担的税负各不相同。因此,项目部、区域公司都应做好相关台账,对账的同时,也是税负分析的过程,对后期各种类型项目投标报价增值税实际税负提供了参考依据。

    因个人水平有限,以上是本人的一点愚见,不当之处,敬请谅解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
上一篇:【“营改增的应对与思考”系列报道十一】备战营改增

下一篇:【“营改增的应对与思考”系列报道九】打好“营改增”这场硬仗

分享至

扫码关注我们

top
XML 地图